呼伦贝尔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与司法行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聚焦司法行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推出10项便民惠民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着力把学党史、悟思想的成效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动力,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一、推进“减证便民”,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将无法律依据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实现从“一摞证明”到“一纸承诺”转变,通过部门核查、事后监管及诚信监管可以实现的证明事项全面实行承诺制,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同时以干事创业为导向,简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最大程度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
二、宣传贯彻《呼伦贝尔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呼伦贝尔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助力全国文明城创建
一是对《呼伦贝尔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呼伦贝尔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的立法质量、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调研,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法规制定部门和执行部门。二是加大《条例》的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地方性法规的普及性和知晓率,不断强化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三是对执法部门贯彻执行《条例》情况开展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创建。
三、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一窗受理、集中审理、限时办理
以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着力提升为民服务专业能力,实现一个窗口统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市、旗(市、区)人民政府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权、集中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充分利用调解和解手段,切实为群众解决纠纷,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
四、开展“法律服务我帮你”活动,为百家企业提供免费“法律体检”
一是设立“一站式”企业法律服务“专窗办”窗口,建立“专家团队”,运用“帮办代办”方式,为企业提供业务办理服务。二是为百家企业提供免费“法律体检”,对企业员工招聘、劳动合同、薪酬待遇、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等进行全方位检视,排查企业用工法律风险;为企业提供司法诉求解答、风险防控提示、法律咨询等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从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完善等多方位入手,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基础。
五、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推动法律援助高品质服务
拓展法律援助服务领域和覆盖人群,为70岁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法律服务。推动从单一办案到多元化、高品质服务拓展,提供代写文书、取证指导、案后执行等服务,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提升法律援助群众满意率。
六、整合8项法律服务,打造“一站式”智慧法律服务平台
整合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司法鉴定、行政复议、商事仲裁和综合服务8项法律服务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司法局窗口,同步设立咨询电话、智能机器人、4k机顶盒远程视频终端、法律服务微信端等智能化平台,让群众只需走进中心、登陆网站、拨通电话、打开电视就能获得便捷高效法律服务。充分运用跨部门联动业务办理方式和智能化手段推动“一站式”法律服务,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七、为特殊人群免费办理公证
一是为新生儿、75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低保人员、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等经济困难群体,以及申请办理救济金、低保、给付赡养费和抚养费等公证事项的,免收公证费用。二是为经济困难且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群办理公证业务,在当事人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或相关证明材料并查实后,酌情减免公证费用。
八、提升“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质效,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倡议广大律师担任“村居(嘎查)法律顾问”,积极开展送“典”下乡活动,对乡村干部及广大农牧民进行民法典的全面普及宣传。设立法律咨询站点,提供进村入户法律问题解答,引导农牧民合法合理表达诉求,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助力乡村振兴。
九、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矛盾纠纷非诉讼化解机制,整合、优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专业调解资源,打造集调解、公证、仲裁、行政复议等相互衔接配合的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聚焦高发频发的物业纠纷、医患纠纷、劳务纠纷、交通肇事纠纷,解民忧、纾民困、抚民心,全年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民、免费的“一站式”纠纷调解服务。
十、多措并举做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
在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对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颁发时间、地点及疫情防控等相关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并公布咨询电话,确保有应必答。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颁证,同时对不能在集中颁证期间领取证书的考生提供专项、便捷服务。通过前期宣传、合理预约、科学设岗、分类施策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服务质量。